之前因為過了生日小予都已經兩歲了還不敢放手走路,每次回診問小兒科醫生似乎也都問不出甚麼結果,前一次阿嬤問的時候小兒科醫生說應該是先去看骨科,可是是安排在高雄長庚@@~阿嬤一聽就昏倒了,因為每個月跑到高雄已經很辛苦了,如果之後必須做復健,那不就要更常來了,所以我們再三考量,又跑去查了一下高雄長庚沒特別開給兒童的骨科,所以就取消了高雄骨科的看診,自行預約林口長庚骨科主任的診。
99.06.
看骨科那天,也是阿嬤們帶去的,不過媽媽很雞婆的寫了一些備忘給阿嬤們拿給醫生看,包括換肝時間、高雄骨密每半年做過一次共做過兩次結果都正常、不敢放手走路等等,阿嬤看回來以後解釋給爸爸媽媽聽起來,好像醫生也很隨便的回答,因為聽我們說半年前在高雄長庚做過骨密就也沒再安排了,用手摸摸看看也沒特別的檢查就告訴我們應該沒甚麼問題,可以直接去復健科看診@@~所以媽媽就又去掛了林口長庚的兒童復健科。(後記:雖然知道每個醫生都很忙,不過覺得這些醫生時在都不太體諒父母的心情,為什麼都用很敷衍的態度做事呢?)
99.6.8
網路上查到的資料,有一位陳嘉玲醫生(復健科主任)的看診內容好像比較符合我們要找的,不過看起來她似乎很有名,網路預約都要約到一個月以後,另一位以前當過桃園分院的院長叫黃美涓的,似乎也不過,不過診也很少,也要掛到很久以後,另外一個女醫生網路上查到有媽咪對他的評價非常差(名字我就別寫了),但是診很多,所以我也不太敢掛,最後掛了一位醫生叫鍾佳英的,沒甚麼負面評價,排約也差不多一兩個禮拜不會太久。
實際到現場等候時,聽婆婆後來回來說,遇到別的媽媽說這個醫生是專看語言發展遲緩,行動發展遲緩還是要找陳嘉玲醫生比較厲害,不過擔心的要命的爸爸媽媽為了搶時間,也等不了那麼久才重掛了,而且阿嬤們對這個醫生也沒有太差的評價,加上發展遲緩其實需要聯合評估,所以就沒再換醫生了。
這天聽阿嬤們說填了一份很長的資料,跟做了一些基本的檢查,還帶回了300題的問卷下次要交,基本看起來似乎有一點遲緩的跡象,所以下次就是安排聯合評估了。
99.7.3
評估前幾天(6/30)小予才敢放手走,不過良爸在填問卷的時候,寫起來可跟之前不太一樣了,基本上會走跟不會走差距還是頗大的,這天是禮拜六,所以爸爸媽媽有空帶小予去看診,一到J棟5樓的兒童早療評估中心,就直接先幫我們安排了物理、職能、語言三個項目的評估,不過地點在K棟的7樓。
物理治療檢查的是比較大動作的部分,像是放手走、爬樓梯、蹲下以後自己站起來、坐椅子然後扶著兩邊站起來之類的,小予有些可以做,有些卻還不行,像是蹲下一會就只能坐下,沒辦法再站起來之類的,走路的姿勢外八的很嚴重,建議我們去買矯正鞋來給她穿。物理治療師說小予目前程度大約只在18個月左右,算是落後了一些,可能需要每周來參加團體課程的復健,不知道家裡的時間是否可以配合。
職能治療的時候,有種一直被治療師數落的感覺,小予的手指細緻動作還不太行,後面三指的肌肉不太有力(其實我們覺得腳趾也是)不過她給建議要多玩拆開積木和玩玩具等等的做法倒是很有建設性的,評估的結果大概是比一般正常的小朋友慢了半年左右,不過應該慢慢地可以追上進度吧,後來又幫我們安排了一個半月後的回診。
語言評估的時候,治療師說其實小予的進度不慢,大部份應該聽懂的,都聽懂了,簡單可以表達的,也能順利表達,所以應該跟同齡的小朋友差不多,過程中哥哥也進去跟弟弟一起玩摩天輪玩具和吹泡泡的遊戲,看來今天真的是來玩的吧,不用定期來,大約三個月到半年再安排追蹤檢查就可以了。
99.7.20
這天是禮拜二,志良落點上線正忙的時候,請婆婆帶小予回診,先到神經內科做評估,評估完安排了7/28的CT電腦斷層檢查跟8/3的神經內科回診看報告;接著又去復健科回診,包括拿上次三項的檢查評估報告,然後物理治療師幫我們開始約了7/28開始,每周三早上11:00~11:30的定期團體復健課程,又排了8/13的心理評估項目,跟下次8/31的復健科回診。
報告結果說小予算是發展遲緩的,所以可以申請發展遲緩的診斷證明書,不過程度不到可以申請身心殘障跟重大傷病(不過小予兩個都申請過了@@),但不知道要去哪裡申請證明書,因為不是我們自己去的,下次可能還是要請婆婆問一下復健科的醫生,然後接下來每次去的復健課程可以申請每次車馬費200元的補助,不過不知道申請的過程會不會麻煩。
婆婆回到家裡就開始跟爸爸媽媽抱怨說,這下子小予辛苦了,接下來可是要三天兩頭往醫院跑。
上帝派了好可愛的天使到我們家,有條該通卻未通的道路忘了打開,寶貝ㄦ不要害怕,爸爸媽媽將會為你日夜祈禱,請愛你的上帝藉由醫生的手讓你可以展翅飛翔。
發展遲緩評估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